文学研究历史研究传统文化甲骨文读书万方论文(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书法为何一直领先西方艺术1000年? 我觉得不能这么说吧!“书法领先西方艺术1000年”,这个论断就片面!西方艺术门类跟本来就不一样,西方艺术讲书法为何一直领先西方艺术1000年?
我觉得不能这么说吧!“书法领先西方艺术1000年”,这个论断就片面!西方艺术门类跟本来就不一样,西方艺术讲究型、空间、透视、质感、肌理等等,跟书法艺术追求的点都不一样!
所以这个问题就是个伪问题!热爱书法艺术是好事,但也不能诋毁和打压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借鉴,融汇贯通才是王道!
下面附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吧!
古今中外历史上哪个皇帝最成功?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认为秦始皇是最成功的皇帝。
原因一、知人善任,选贤举能,完成统一大业。前249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积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发展,已经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前238年,秦王嬴政22岁,开始亲自执政,先后剪除了长信侯嫪毐和主张“虚君”制的吕不韦两大势力,集中了一切权力。然后,他起用荀况学生楚国人李斯辅政,重用“为商鞅学”的大梁人尉缭任国尉参谋军事,重新部署对付六国的战略和策略,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军事行动。前236年,他任用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骁勇善战的大将王翦、桓齮、杨端和进攻赵国,开始历时十五年的统一战争。前230年到前221年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今甘肃西部),南至北向户(今越南北部),北据河为塞(长城)并阴山至辽东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开创了历史新局面。
二、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奠定一系列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一把手”里。他规定皇帝自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礼仪制度。中央设有、九卿等官职,辅佐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也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和县令负责管理百姓,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这样,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国家机器。这种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的首创,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都沿袭了这套制度。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大力推行改革,创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秦亡而百代犹行秦法政。秦始皇创立的郡县一统的、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以及官僚政治体制,被历代延续下来,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云“垂二千年而弗能改”。所以明代思想家李贽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近代史学家夏曾佑称秦始皇为“二十四朝之皇帝”。
三、重视农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1、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制。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令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政府根据呈报的数额,征收田租。这就意味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得到确认。这在当时是有积极作用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秦始皇还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他支持韩国水工郑国在都城咸阳附近开凿一条沟通泾水和洛水的水渠——“郑国渠”。郑国渠全长一百五十多公里,灌溉田地达四百万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措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针对当时社会上“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虽然都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但由于长期割据,同一个字在各地写法不同,这就妨碍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同时还允许通用比小篆容易书写的隶书。文字的统一不仅加强了各地的经济交流,而且对传播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战国时期,不同的诸侯国使用不同的货币。秦统一后,秦始皇规定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和黄金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这就克服了过去货币不统一的混乱状态,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流。秦始皇还以商鞅规定的度量衡标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影响,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建设秦朝的全国“高速公路网”。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秦始皇下令把原来东方六国设立的关卡、要塞、堡垒全部拆毁。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往东北、华北和东南地区的“驰道”(秦朝的高速公路),这样就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保证车辆畅通无阻。以上措施,不仅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而且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文章来源:《殷都学刊》 网址: http://www.ydxkzz.cn/zonghexinwen/2022/1209/434.html